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Tanore,位于孟加拉国西北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子。每天,村子里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分男女随意大小便。
正是因为孟加拉人对卫生状况的漠视,才让锡尔赫特的一位男孩,在去年染上了登革热。
作为一种热带地区典型的以蚊子作为媒介的传染病,仅去年上半年,登革热就感染了超6万孟加拉人,有超过300人死于疫情。
这个位于南亚面积不大的国家,却有着世界最高的人口密度。而卫生状况的恶劣,又总是让外界瞠目结舌。
甚至于连卫生状况同样恶劣的印度都自叹不如。那么,孟加拉国卫生状况恶劣的背后,又隐藏了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2015年时,莫迪作为堂堂一国总理,极为关注的内政,竟然是消除印度国内随地大小便的情况。而彼时的邻国孟加拉国,类似的现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彼时,西方一些基金会和慈善组织,试图在印度和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推行卫生厕所。
统计显示,发展中国家至少有10亿人日常不用厕所,只是随意的在空地、灌木丛甚至水池边解决。这种做法不但影响环境卫生,还直接引发一些腹泻类疾病居高不下。
孟加拉国内大部分民众,都还保留着这一陋习。也正因为如此,该国西北部贫穷的村子Tanore,成为当时西方推动清洁运动关注的焦点。
比尔盖茨的基金会在当地进行了一场试验,希望能将这个在卫生领域落后的典型,改造成先进的典范。
随后,基金会的人一方面向当地人普及卫生知识,另一方面以抽奖补贴的形式,帮助村民建设更卫生的密封式厕所。
因为在Tanore村,除了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随地大小便之外,其余成年人虽然偶尔上厕所,但使用的却是一种特有的“悬挂式”厕所。
这种厕所最大的特点是露天、不密封,使用后仅仅使用流水冲刷一下,但不能够确保卫生清洁。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社会学者,期间也走访了孟加拉国内多达107个村庄。社会学家们很快就发现,保留陋习不讲卫生,仅仅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贫困和经济发展滞后。
社会学家们一共调查了18254个贫困家庭,对于外界推动的改造计划,大量的村民并不热心。
这一计划在推行一年多后,研究人员发现,单单靠着普及卫生信息,以及告诉村民如何去购置厕所,并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他们的陋习。
就连那些在计划中安装了现代厕所的村民,他们依然保留了原来的习惯,新厕所的使用率并没有增加。
到2018年,在世界的帮助下,孟加拉国的自来水管网系统有所提升。根据世界银行当年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98%的孟加拉国人都在使用新技术改造后的饮用水。
但让外界感到沮丧的是,该国水源中的粪便和重金属污染情况依旧恶劣。其中,80%的自来水中都检测出有大肠杆菌,这一标准和自然水流中的含量基本接近。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有高达5000万孟加拉国人,还在接着使用简陋的公共厕所,全国七成以上的厕所没有清洁用水,厕所更不会提供厕纸、肥皂、洗手液。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依然有人在随地大小便。城市地区生活在贫民窟里的人口,要想获得更干净的水源比登天还难。在这种局面下,类似登革热这样的疫情每到雨季随时会爆发。
这是由于,孟加拉国人不但有不讲卫生的习惯,多年来还在不断制造和接手着慢慢的变多的现代化垃圾。
相比于古代,人类的技术虽然进步了,但却制造出了更多越来越难以被自然分解的垃圾。在这一点上,越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感受越是强烈。
因为相对于发达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会遭受两重垃圾的“围攻”,第一重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洋垃圾”。
所谓洋垃圾,确切一点说是在回收中,难以被循环利用的废品。比如塑料、电缆、各类电子垃圾等等。
多年以来,发达国家通过种种方式,将这些难以回收利用的废品,一批又一批送往了发展中国家。比如在2018年之前,我国曾是世界上承接洋垃圾更多的国家。
随着我国不再接收洋垃圾后,很多废品又被大量送往了孟加拉国、越南、菲律宾等别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接收国来说,商人通过进口洋垃圾可赚取不菲的利用。一些洋垃圾进入国内后,经过分拣又会二次流向市场。像孟加拉国这样极度不发达的国家,承接了各种各样的洋垃圾。
该国的面积不到15万平方公里,面积狭小但人口却高达1.6亿。虽然国家不发达,但30多年来政局稳定,经济上升空间巨大的同时,也催生出了大量现代化的垃圾。
数据显示,1991年孟加拉国城市的垃圾日产生量只有0.7万吨,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3.2万吨。
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日产生垃圾0.4万吨。但只有一半的垃圾被回收后埋入了地下,剩余一半的垃圾则被随意的丢弃在了城市各处,这也使得达卡变成全球上卫生状况最差的首都。
政府财政预算的不足,最终让这些到处乱丢的垃圾,制造出了更大的环境和健康隐患。
河水散发着阵阵恶臭,垃圾到处乱丢的地方蚊虫滋生。孟加拉国气候又炎热,在高温的催化和发酵下,环境也慢慢变得恶劣。在众多的垃圾中,最可怕的是塑料垃圾不可降解。
孟加拉国每天产生2400吨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的只有31%。人均塑料垃圾的占有量,2005年还只有3公斤,到2021年已增长到9公斤。
还是以达卡为例,人均塑料垃圾的占有规模为24公斤。在各种垃圾的包围下,孟加拉国人就快要窒息了。试想,孟加拉国的环境卫生状况能好的了吗?
如果说生活垃圾在不断制造窒息的恶臭,那拆船业则在持续污染着孟加拉国的土地和水源。
吉大港,孟加拉国乃至整个南亚地区知名的港口,这里还有一个称号——世界商船的坟墓。
全球大部分的商船,不管是油轮还是货轮,当生命进入倒计时后,都会驶入吉大港。在这里,原来的庞然大物被一一拆解,孟加拉国人则从废弃的船上,搜寻着可再次利用的东西。
比如油轮,船舱内还残留着易燃易爆的气体甚至液体,当残留物进入外部环境后,又会带来二次污染。
再比如运输过化学危险品的船只,腐蚀性和有毒性的物质,要么挥发,要么会渗透进入地下。
还有一些船体的部件构造中,本身也含有大量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这些对环境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估量的,但由于孟加拉国整体经济水平低下,别国不愿意承担的拆船业务,都汇聚到了此处。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显示,还在2017年,孟加拉国的船舶拆解量就达到了626万吨,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邻居印度,拆解量达到了632万吨。
在吉大港,沿着海岸沙滩18公里长的区域内,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拆船企业。环保根本谈不上,工人们更是在极度恶劣的环境里工作。
工龄长达10年以上的人,每天来上班都会准备好一只活鸡,这只鸡就是为接下来上船探路用的。
由于不知道废弃船上的真实的情况,又没有安全保障措施,工人事先把活鸡丢进船里,如果鸡在船上转几圈不会死,说明就没有危险。
活鸡检测安全性,干活的时候工人大都赤脚而行。拆船厂老板不给发鞋,而且船只大都搁浅在泥泞的滩涂地带,穿着鞋本身干活也不方便。他们,连最基本的口罩和绝缘手套都没有。
没有防护,那就等于直接暴露在恶劣的环境里。船体油漆中有大量的重金属铅、砷、汞,绝缘材料中又有危害更大的石棉。
这些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一方面在污染着水源和土壤,另一方面又在直接毒害着工人。
不少工人四五十岁就去世了,有的患上了肾病,有的则是重金属中毒,还有的患上了石棉肺。垃圾环绕,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渗透进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环境,又怎么能好得起来呢?
孟加拉国的环境卫生状况差,既有陋习因素,但更关键的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拆船厂的工人,成熟的工人一个月收入,换算成人民币也才2000左右,学徒工每月更是才100元。
另一方面,国家只能承接像拆船业务这样低端且危害环境的产业,这便使得整体的环境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最后还有一点,孟加拉国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加上高湿的环境,让原本就已恶劣的环境更加恶化。
所以,陋习、经济发展滞后、气候作用三种因素的叠加,把孟加拉国的整体环境,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新思界.孟加拉国垃圾处理产业概况 市场需求巨大.[OL].2020.12.10.
环球网.孟加拉国吉大港:拆解全球三成商船,号称世界最大商船“坟墓”之一 .[OL].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