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无所不能的大数据,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让不法“窥视”牟利滋生。为保障用户利益,监管部门在加大亮剑力度、督促从业者扎牢“篱笆”。
2024年3月14日,工信部公布了《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通报(2024年第2批,总第37批)》,近期组织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对用户反映突出的“摇一摇”乱跳转、信息窗口“关不掉”、违规手机使用个人隐私信息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共发现62款APP及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身影,如茶百道、怪兽充电等。以AI医疗大热选手讯飞医疗为例,其开发的“讯飞晓医(版本号:1.3.8)”也在通报名单,涉及超范围收集个人隐私信息问题。
要知道,讯飞医疗系出名门,为科大讯飞旗下子公司,目前正冲击港股IPO。早在2021年10月,科大讯飞有关人员就表示“我们很有信心,这个赛道会成为科大讯飞继教育之后,另外一个重要的长期稳定的支撑力量。”
言语间足见寄予厚望。如今关键节点,旗下产品遭违规点名自然不是好消息。除了监管大环境,企业自身还面临常年亏损、盈利模式不成熟的舆论质疑。不禁发问,讯飞医疗能讲好AI医疗故事吗?自身实力成色咋样?IPO几多胜算?
公开资料显示,讯飞医疗成立于2016年,为科大讯飞控股子公司,专注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研发技术和应用,业务分别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以及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四大板块。旨在打造“每个医生的AI诊疗助理、每个人的AI健康助手。”
2021年-2023年前三季(报告期内),分别营收3.7亿元、4.7亿元、3.2亿元。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收入为2.16亿元、2.98亿元、1.66亿元;医院服务为8234.7万元、4348.6万元、3754.9万元;患者服务为3228.4万元、3689.4万元、6256万元;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为4225.4万元、9341.9万元、5850.9万元。
不难看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为主收入来源,均贡献了超50%收入。该服务包括智医助理及慢病管理。帮助基层医生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医学能力并提升工作效率。
经营模式主要与当地卫健委签署协议,向其及其监管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通过远程支持及现场协助提供支持,同时也会在项目实施后提供持续服务,包括软件更新及医学知识图谱更新、人员免费培训等。
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通过接受该市基层医疗机构AI项目委托,企业智能助理覆盖了23家基层医疗机构及340个村卫生站。在2022年2.98亿元营收中,智医助理贡献了2.17亿元,慢病管理贡献了8069万元,可谓核心业务。
据招股书,2022年按服务提供商划分的医疗保健机构市场的人工智能明细(按收入计),讯飞医疗市场占有率为8.7%,位居行业第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收入计,企业智医助理2022年中国基层医疗机构CDSS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76.6%。
不过,这不代表讯飞医疗可以高枕无忧。第二位市场占有率紧随其后为6.8%。2023年前三季度,由于该业务线下的若干客户将大型项目购置模式从批量购置转为阶段性购置,智医助理收入较2022年同期有所减少。换言之,讯飞医疗主收入来源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前五大客户名单中,赫然出现了科大讯飞身影。2021年-2023年前三季,前者向后者提供智能硬件产品,分别产生9147.9万元、1510万元、2554万元收入,占比24.6%、3.2%、7.9%,2021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为其第一和第二大客户。
不仅如此,报告期内讯飞医疗还向科大讯飞采购人力资源服务、技术服务及行政管理服务,分别发生了8311.5万元、7777.8万元、5667万元采购额,占比27.9%、21.8%、19%,科大讯飞为其第一大供应商。
母公司即是大供应商、还是大客户,据招股书,双方关联交易合约将持续至2026年12月31日止。频频关联交易难免让外界质疑:多少合理性公允性、企业业绩成色如何、独立性咋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卫健委、医疗机构客户群体的特殊性,讯飞医疗回款受到较大影响,报告期内应收账款(扣除拨备)分别为1.62亿元、2.74亿元、4.03亿元,甚至超过了同期营收。其中1-2年为2365.5万元、7377万元、1亿元,2-3年为1.6万元、2226.1万元、2620.3万元,3年以上为47.6万元、35.2万元、1100.6万元。
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80万元、540万元、770万元;长期贸易应收款为0、9980万元、1.28亿元;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为160.1天、249.9天、337.4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5268.1万元、-1.14亿元和-1.8亿元,现金资产余额分别为4.34亿元、1.63亿元、5769.9万元,截至2023年11月30日企业流动负债已达1.11亿元,并不足以被完全覆盖。
资金链承压之态肉眼可见,想来上述旗下产品被点名、此番IPO背后,有其急迫性。
2022年8月《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就提到,要“针对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等诊疗需求,基于医疗领域数据库知识库的规模化构建、大规模医疗AI模型训练等智能医疗基础设施,运用人工智能循证诊疗决策医疗关键技术,建立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服务新模式”。
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加快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建立并加强医疗大数据的共享、交换和保障体系建设。
在政策、需求红利加持下,市场逐年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我们国家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规模由18亿元增至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1%。预计到2032年规模增至3110亿元,2022-203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6%。
鉴于此,2023年1月以来,多家互联网龙头加快下场速度、竞相推出覆盖医疗领域的AI大模型,例如百度与东软医疗、启灏医疗等合作,开发加速产业智慧升级的ChatGPT模式;腾讯健康与圆心科技联合,为惠民保等商业健康服务提供辅助决策与管理;华为云则与万达信息、金域医学等共建城市医疗服务解决方案......
作为“AI第一股”科大讯飞子公司,讯飞医疗自然不例外。2023年5月,科大讯飞推出了“星火认知大模型”,10月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便出炉了,并发布“讯飞晓医”APP。
足够热闹繁华、足够雄心勃勃。可放眼行业,目前为止并没一家可称为成熟的医疗大模型,市场也仍在培育期。高特佳投资副总经理于建林所曾直言,“即便AI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已经是确定性的趋势,有着广大的前景,但当下中国的AI医疗仍处于低谷期,要突破这个局面,关键还是看谁能掌握数据。”
对此,讯飞医疗心知肚明。报告期内分别投入研发费1.6亿元、2.42亿元、1.96亿元,当期营收占比为42.9%、51.2%、60.3%。销售费0.9亿元、1.6亿元、1.3亿元,费用率24.3%、33.9%、39.7%。虽“烧钱”扩大了营收,却也挤压了利润空间。
以2023年前三季为例,讯飞医疗收入仅占当期母公司收入的2.5%,却以1.7亿元的亏损额拖累母公司整体业绩。基于此,有业内观点称科大讯飞分拆讯飞医疗有“甩包袱”之意。
科大讯飞曾提到,讯飞医疗分拆上市有助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进而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融资效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的确,企业不能停止投入,据钛媒体,招股书数据及推算,讯飞医疗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覆盖率约5%,对医院的渗透率不足1%。
庞大的市场空白,意味着市场争夺依然激烈,后续持续投入仍将让利润承压。讯飞医疗招股书也坦言,由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与创新较迅速,公司仍需在研发投入大量投资。预计2023年、2024年公司或将持续亏损。
问题在于,自我造血困难、现金流紧张,钱从哪里来?一味融资补血,可是良方又能持续多久?
据财经·大健康,2020年左右,头部医疗AI公司正值融资的黄金期。彼时,刚获三类证的数坤科技,6月完成2亿元B1轮融资,仅隔两月再获2亿元资本注入;推想医疗则在2021年完成D轮融资,总金额近9亿元。
讯飞医疗也不例外,早在2021年8月,科大讯飞就曾发布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表示鉴于讯飞医疗业务的健康良好发展,为推动讯飞医疗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迭代......拟实施讯飞医疗分拆上市。
酝酿上市前后,讯飞医疗迎来多家机构“保驾护航”。据招股书,2020年2月及8月。科讯创投将讯飞医疗总股本的3%和1%分别转让给天正投资及共青城汇智,总代价为6000万元以及2000万元;2021年11月,科讯创投再将总注册股本的0.7143%及1.6571%分别转让给天正投资和淄博集智,代价为5000万和1.16亿元;此外科大讯飞创始人之一的胡国平也将讯飞医疗总股本的0.7143%、0.7143%及0.2857%分别转让给合肥同创、讯飞海河、科讯连山,总代价为5000万元、5000万元、2000万元。
紧接着2021年12月,讯飞医疗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日与科大讯飞、上海水遥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国科瑞华三期股权互助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了投资协议,分别出资2.5亿元、1亿元和5000万元,认购3.38%、1.35%和0.68%股份。
2023年12月,科大讯飞、上海顾屿南歌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合伙)分别为1.8亿元、3000元认购讯飞医疗2.14%、0.36%新增股本;胡国平将所持1.189%注册资本以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安徽言知;科讯创投将注册资本的0.1784%以0.15亿元转让给讯飞海河。一番腾挪进出,讯飞医疗估值增长至约84亿元。
2021年-2023年前三季,企业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是4.45亿元、-6.4亿元、6.69亿元,意味着在难以造血时,所用资金多源于外部融资。
然梅林时钟效应告诉我们,产业有周期、资本兴奋点也有轮动。目前,外部融资对AI医疗的热情已逐渐褪去。
据IT橘子网站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们国家医疗AI行业相关投资事件数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2023年12月28日,相关投资事件数逐年递减。其中,2021年医疗AI行业投融资数量和已披露金额为近6年来最高,分别为90起和203.9亿元。而截至2023年12月28日,今年(2023年)医疗AI行业相关投资事件量仅29起,已披露金额仅31.95亿元。
另一厢,虽2023年高调宣传星火大模型,以及该大模型的商用落地情况,但科大讯飞的核心盈利能力较2022年并无明显改善。
2024年1月29日,科大讯飞2023年业绩预告披露,净利润在6.45亿元-7.3亿元,同比增长15%-30%,扣非净利却仅8000万-1.2亿元之间,同比大滑71%-81%。
往期看,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给科大讯飞盈利“撑了大场面”,常年亏损的讯飞医疗则被质疑为“拖累”。2023年虽净利双位数增长,可这是建立在可比基数低基础上的,2022年科大讯飞净利仅5.6亿元,同比大滑63%,若相比2021年的15.6亿仍有很大的差距,而扣非净利的超7成下降,提醒企业需警惕核心盈利能力成色。
2023年三季度末,科大讯飞总资产352.14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约75%;负债184.95亿元,较2019年末涨幅约121%,负债率达到近10年来高点的52.52%。经营性现金流-11.72亿元,同比下滑15.8%。好在毛利率同比微增0.12个百分点至40.3%,可净利率0.36%同比减少了2.56个百分点。
多重因素叠加,分拆就是趋势所向,讯飞医疗上市“找钱”已箭在弦上、好似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受益于科大讯飞20余年积累的领先技术优势,基于对医疗业的深刻理解,企业已建立了围绕深度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医学知识图谱的核心技术框架,以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及自然语言理解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专有核心技术。特别自然语言理解,是其通过非监督模式学习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来拓宽医学知识图谱的关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讯飞医疗智医助理是全球首个且是唯一一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的智能解决方案。按收入计,2022年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76.6%;2023年在第一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人工智能主题赛中荣获一等奖。
截至2021年-2023年前三季,除影像云平台及智能硬件、助听器客户外,公司已分别累计服务438名、639名以及914名客户。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销售额计,其助听器2023年中国两大电子商务平台京东及天猫“618购物节”的同种类型的产品中排名第一。
独立开发了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所载参数量达到万亿级。根据中国STI进行的第三方测试数据,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已进行严格评测,并从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语言理解等多医学场景中的NLP任务维度超越GPT。
毋庸置疑,背靠科大讯飞,讯飞医疗有足够的先发优势、基本面并不差。只是,如何把这些优势变成胜势、转化成实在业绩,仍是一道急迫考题。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港股目前对医疗板块,相对上市标准较弹性,所以上市难度不大,不过作为一个未盈利企业,如未来成长前景不够清晰和乐观,那么上市后的估值和流动性或许不会太好。
没错,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面对监管趋严、资本降温、母公司业绩压力、自身亏态、关联交易等内外痛点,“单飞”准备好了吗?分拆后能否一别两宽、博个好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