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倒闭作相官邸,沿松江西路南行,预备去吉林一中对面坐公交,前往吉海铁路总站原址。没走几步,就看到路周围有一个大门,门口挂着“吉林省会自来水厂原址博物馆”的牌子。想起方才观赏的张作相官邸,正是当年修建自来水厂时的配套修建,这水厂的确应该就在周围,没想到还建有博物馆。
走进大门,迎面的绿树丛中立着一座白色的西式凉亭,亭上镶嵌有“清水亭”的标志。这座清水亭是按1928年建成的北山清水塔的款式,按0.5的份额仿建而成,为德式穹顶修建,归于自来水厂配水池的地上修建。清水塔的12根立柱,其实是空心的排气孔。
吉林市原为吉林省会,上世纪20年代,有居民10余万,直接取松花江水饮用,常因江水不干净而致疾病多发。张作相任省长期间,派遣周玉柄担任兴办自来水厂。吉林省会自来水厂于1929年1月竣工,日供水才能达8640吨,吉林也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具有自来水厂的城市。
沿台阶向上,来到一座小山坡,坡上有四座黄色的修建,为竖流沉淀池,始建于1930年,后经屡次改造,直到2000年之后才停用。其原理是将加过药剂的原水从上部注入,然后经絮凝室由下向上进入四周的沉淀区,沉淀物从池底的排泥管排出,清水则从上部管道流出。
从山坡的另一侧下去,来到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中立有一组雕塑,体现的是一位男人正在压水井前压水,一位老太太则蹲在地上用水桶接水。这时,刚好有一位老人在花园漫步,并用压水井压出水来洗手,我也用它洗了把脸,公然清新无比。
这个雕塑重现的是民众运用共用放水设备的场景,共用放水设备俗称共用栓。其时建成的共用栓分室外和室内两种,室内的又称水楼子。1929年,省会自来水厂建成的一起,共配套建设了三十个水楼子,居民可凭水票购水。改革开放后,跟着自来水装管入户的遍及,这处共用栓已变成前史的见证。
方才在门口看到,博物馆中有吉林市城市供水开展进程展厅可供观赏,不过,在花园内只看到几栋洋楼,被刷成亮堂的黄色,非常美丽。洋楼为工作区,大铁门紧锁,上面写着“游客止步”的牌子,并没找到展厅的方位。
从另一侧的大门出来,门口是松江西路和农林街交汇的十字路口。这儿应该是正门,门口的牌子分外显眼。十字路口的对面是吉林一中,跨过马路,看到一座澡堂的巨大招牌,这个东北特征还没有亲自体会过。